7月6日,针对足协最新一期评议出炉后海港队在舆论中遭遇的“口诛笔伐”,上观新闻发文进行了点评,认为海港也是受害者,中国足协该向坚持看中超的球迷道歉。
7月5日的中超第18轮,上海海港队在暴雨中的郑州,依靠一次点球破门,获得一场艰难的客场胜利,以11连胜继续维持积分榜榜首位置。就在比赛两天前,中国足协发布的《中国足协裁判评议第十二期,评议组认定11起判例中有6起错漏判》,成为一系列对海港队批评性舆论的源头。所以此轮点球的判罚,让正处于“误判获利”舆论中的海港队,难免进一步被某些球迷和舆论的习惯性“口诛笔伐”。
按照一些球迷简单粗暴的“算法”,减去2个误判,那么海港队应该以0-1告负,或者说至少赢不了。只不过足球场上从来都没法用“如果”来进行演算,哪怕补时阶段都能千变万化。在本赛季5外援政策下,海港队的综合实力对于本赛季大部分球队具有碾压式优势,完全可以靠自己强大的中前场,努力做到“吹出n个,进n+1乃至+2、+3个球”的名场面。实力固然不等于比分,但是实力决定了,球队有底气本就无需占这样“误判获利”便宜。但现在,这口锅和该场3分黏在了一起,从天上砸下来,躲都躲不开。
《中国足协裁判评议》这种马后炮,从来就不是什么“迟到的正义”。
首先, “评议”并改变不了赛果。目前足球的比分就是以裁判开场、终场哨内的时间的比分为准,“迟到的真相”只可能作为裁判奖惩的依据,反而给所谓的“获利者”塞进一只只苍蝇,影响到球队品牌的无形价值。这样的公开,除了标榜所谓的“公开透明”,恶心了双方球迷,其现实意义在哪里?
其次,该“评议”未抓主要矛盾。如“海港vs梅州”第一个“判定手球”,承认了“VAR在无法看到可以清晰证明海港队员手臂与球接触的画面的情况下,未介入,不应视为错误”,然后呢?不用责成转播方在未来提供更多机位更清晰的镜头以避免错误重现吗?更何况,此次引述的“其他渠道和角度拍摄的慢速回放视频”在合法性上存疑,连提一句都没有。
最后,“评议”没有加重犯错成本。裁判是人,是人就难免犯错,于是就有了VAR(视频助理裁判系统),但最终裁定的还是人。“评议”除了从上帝视角轻描淡写地进行了裁定,就没有然后了。好像裁判犯错、VAR犯错、镜头未全方位覆盖捕捉,这些都不用付出代价,为最终为之买单并“吃苍蝇的”,还是球队和球迷。
“评议”可以有,但不该是现在这么写的,现在的写法简单粗暴,反而在客观上推波助澜了中国足球的一大波负面形象。古有“二桃杀三士”,这篇《“评议”十二期》也做足了“虾仁猪心”的事情:“虾”的是显性受害者梅州队和球迷;“猪心”的是隐性受害者海港队和其球迷;还有一个,就是整个联赛本来就没有多少的信心指数以及相应的商业价值。
其实作为联赛的最终管理方,中国足协应该道歉:向梅州队和其球迷道歉,也需要向所谓的“获利方”海港俱乐部致歉,更需要向还在坚持看联赛的球迷道歉。虽然,他们的“对不起”不值钱,但好歹是一种态度。
站内未注明转载来源均为网络整理原创文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足协应向海港队道歉